让孩子在志愿服务中收获成长
志愿服务的目的是什么?志愿服务都该做些什么?家长该怎么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志愿服务?在第38个“国际志愿者日”到来之际,记者跟随丰台区张仪村小爱志愿服务队,体验了孩子们从志愿服务中收获的快乐。
孩子最爱干实事
周六下午,冷风萧瑟,丰台区天元公园的新四军林内却是一片火热景象——来自张仪村小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,正在进行每周一次的公益宣传、环境维护。前来参加活动的有初中生、高中生,也有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。
在志愿者的带领下,孩子们穿上标有“文明小使者”的黄马甲,先是认真了解了新四军林的由来,随后就拿起准备好的扫把、抹布、夹子,开始在林子周围打扫卫生。
“妈妈,椅子下有个烟头,我夹起来了。”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喜是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,他拿着夹子和塑料袋,认真地捡拾着地上的垃圾。“孩子的姥姥之前经常在这个公园遛弯,每次都能看见小爱志愿服务队在做公益活动,孩子也特别向往,这次终于成功报名参加了,算是一个很特别的亲子体验。”小喜的妈妈说。
清扫落叶、捡拾废纸和烟头、擦拭纪念碑和雕塑……经过孩子、家长和志愿者们三个小时的忙碌,新四军林周围环境焕然一新。孩子们的小脸红扑扑的,开心地在自己的劳动成果前合影留念。
小爱志愿服务队在新四军林的志愿服务项目有着固定的流程:家长及孩子需要先在“志愿北京”平台上注册,通过招募微信群报名预约,按约定时间集合,志愿者会给每个到场的孩子发放签到随机码,签到成功并全程完成志愿服务活动,才能最终录入实际的志愿时长。
小爱志愿服务队于2018年在“志愿北京”平台正式注册,目前团队内志愿者已逾3000多人,其中五星志愿者近20人,首都最美志愿家庭7组,首都最美志愿者2人,逐步形成了志愿服务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特色。“新四军林志愿服务”项目曾获得首都项目大赛创新奖和铜奖、“丰台郊野公园志愿服务”项目铜奖。目前,该项目有6个招募微信群,家长之间、孩子之间互相推荐,使得每次志愿活动的招募信息一发布,都非常受大家欢迎。
个别家长理解偏颇
“这是我们队伍成立以来第一次被投诉。那天晚上,我彻夜没合眼。”提起不久前发生的一段“小插曲”,小爱志愿服务队的领队靳海莉感到一肚子委屈。
“当时有一所学校一年级的一个班来参加志愿活动。活动开始时,有一位家长说孩子有洁癖,不想穿我们的马甲,问能不能拿着马甲跟着做活动。”在随后的活动中,孩子们刚开始清理垃圾、捡拾烟头,这位家长就跑到公园雕塑墙后边打电话边抽起了烟,烟灰弹了一地,结果被志愿者当场制止。“咱们活动的主题就是维护新四军林的园林环境,更不用说这里还是禁烟区,家长抽烟的行为是非常不合适的。”靳海莉说。
面对志愿者的劝阻,家长显得很不高兴:“我是从单位请假来的,本来有一堆的事情。”家长急了,孩子也哭了起来。“要不请您把单位的工作安排好,把孩子的状态调整好,欢迎下次再来参加活动。”见家长不听劝,为了不影响到其他孩子,志愿者提出了解决方案。这位家长马上问:“那我们这次的志愿时长怎么算啊?”志愿者解释说,志愿活动必须到现场亲身参与,参与了多久就算多久的时长,不是来点过名就可以了。这位家长听了后,直接领着孩子回家了,当晚就拨打了投诉电话。
经过协调,服务队让孩子参加了另一次志愿服务活动。“谁知道他们这么严啊!”在协调中,家长的抱怨让志愿者们哭笑不得。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吴瑞彩告诉记者,像这样对志愿服务不理解、不遵守制度的家长他们也常遇到,“不少家长把志愿服务理解成社会实践课,以为签个到就完事了,所谓的志愿服务就是走个过场。孩子的认知就像一张白纸,重要的在于家长的引导和态度,如果他们从小就认为志愿活动是走过场、是攒志愿服务的时长,那和志愿服务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驰了吗?”
志愿服务无“捷径”可走
一位家长表示,在不少学校,“孩子入队、入团甚至出国留学,20个志愿时长是基础”,这也导致很多家长十分焦虑。“孩子平时上学、写作业已经占了很多时间,哪有空儿做志愿服务?”还有家长担心,自己因为工作繁忙,无法陪同孩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。于是,在一些网络平台,志愿服务时长被明码标价,引诱孩子购买“小礼物”、“活动物料”换取志愿时长。
“我工作忙没时间带孩子来,孩子自己来或者让别人带来行不行?交钱也行,只要给志愿时长就行。”“孩子功课太紧张,我能不能代替孩子来?”在小爱志愿服务队的后台消息中,也有不少家长这样提问。
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监事长张凌霄曾指出:“当公益变成了谋求个人私利的一种交易,甚至把它当成了一门生意,这种行为一定是对整个志愿服务环境的一种破坏。学生被发现志愿服务造假,是要受到相应处分的,同时也有可能记录到他的档案中。”
去年,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制定了《志愿服务项目发布规范》,明确指出公益目的不纯或不明确的活动、以志愿服务名义开展的商业性活动、具有公益性质但不具有服务性质的活动等9种类型的活动,不得作为志愿服务项目在“志愿北京”平台发布,包括夏令营、社会实践、线上答题、研学、捐款捐物等活动,均不能作为志愿服务活动发布。
“每一位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家长,我们都会发详细的制度介绍,新来的孩子们都会读志愿者誓词,在大家面前宣誓,就是希望孩子和家长明白,来参加志愿活动,不是简单签个到就完事儿了,要明白志愿者是做什么的,有什么样的责任、义务和权利,带着哪些初衷和使命,志愿服务没有捷径可走。”吴瑞彩说。
在志愿活动中收获成长
“刚开始确实是冲着志愿时长来的,但现在我们觉得,评优评先没有那么重要,从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出发,真的受益很多!”初二学生小枳参加了所在街道组织的“礼让斑马线”文明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后,孩子的妈妈刘女士欣喜地发现,小枳变得爱说话了。“参加志愿服务不仅能奉献社会,也实现了自我成长。孩子本来很内向,有时都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说话,参加文明引导活动之后,她的胆子变大了,也变得爱交朋友了。”
不少家长都表示,参与志愿服务活动,孩子的责任心和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。“小升初的暑假,孩子到园林博物馆做志愿讲解服务,一开始还有些不自信、放不开,现在已经能把建筑知识倒背如流,还交了不少新朋友,人也变得更自信了。”初一学生家长陈女士说。
志愿服务是什么?在京徽志愿服务总队负责人、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、“北京榜样·最美义工”马成朋看来,志愿服务就是乐善好施、无私奉献,更是带动家庭共同成长的努力。从2007年起,马成朋就开始关注社区助老服务、礼让斑马线以及重大活动志愿服务,并动员家人积极参与,目前他个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.2万小时。
在小爱志愿服务队中,不少志愿者都是曾经带孩子来参加活动后留下的家长,志愿者田淑杰便是一个鲜活的例子。“2018年底,孩子按学校要求注册了北京志愿者,但我们没有接触过这一领域,不知道该做些什么。第一次参加小爱志愿服务队的活动,孩子不情不愿的,心得体会也不会写。但最终孩子坚持了下来,到现在参与志愿服务、维护环境卫生,已经成了孩子的习惯,出门在外还格外注重不随手乱扔垃圾。”田淑杰笑着说。去年,田淑杰一家被评为首都最美志愿家庭。
“很多家长一开始是冲着志愿时长来的,对志愿服务也并不了解,这也无可厚非。我们的任务,就是通过活动,宣传志愿服务的魅力,把大家真正留下来。”小爱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吴瑞彩说。本报记者 张雪 文并摄
志愿者孩子家长 相关新闻加载中拓展阅读
热门文章
- 首批覆盖17座城市 苏宁易购帮客618上线家庭场景局改服务
2022-06-10 12:00 - 多米尼克·莫伊西:俄乌冲突加剧“他们和我们”对立
2022-05-17 19:24 - TCL李东生:越是困难的环境,越需要工业互联网
2022-05-24 00:01 - 智能语音申诉系统让邮政业更懂民“声”
2022-06-26 02:14 - 智慧社区中人脸识别技术的治理边界在何处?
2022-06-26 02:17 - AITO问界M5上市后,“华为替换车标”成了新产业
2022-05-15 13:23
推荐阅读